當前位置:首頁 > 詳細信息

評論:堅定信心、迎難而上,在實幹中謀發展

來源:包國安 發布時間:2025年01月27日 A+ A A-
  謀事有方略,成事有指南。2025年,中國十九冶的工作怎麽幹?剛剛結束的生產工作會定了調、校了準星、繪了路線圖。
  過去的一年,國際局勢風雲突變,經濟全球化遇阻,外部壓力加大;公司生產經營任務艱巨,改革發展困難增多。盡管如此,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,公司經濟運行總體平穩、穩中有進,仍然取得了“基本盤持續穩固、增長盤有所突破”的不易成績。
  針對公司當前麵臨的困難和挑戰,會議指出,“主要是市場營銷缺乏穩固支撐,工程項目經營質效不高,部分風險形勢依然嚴峻;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、分子公司弱小局麵亟待改變、管理體係亟待優化、激勵約束機製亟待完善”。同時,會議也更堅定地強調了我們的信心和底氣所在:“優秀的企業文化、忠誠的員工隊伍、堅實的發展基礎、獨特的競爭優勢”。
  從正視困難到堅定信心,再到迎難而上、改革破局,這不是敲鑼打鼓喊出來的口號,而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、真真切切正在發生的。
  立足當下,回顧曆史。三線建設時期,麵對荒蠻的攀西大裂穀,老一輩十九冶人懷揣崇高的革命理想,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與天鬥、與地鬥,戰勝了不可能戰勝的困難,用雙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“微雕鋼城”,譜寫了中國十九冶創業史上的輝煌篇章,“西部鐵軍”敢打硬仗、能打勝仗的名聲不脛而走,一度在業內外廣泛流傳,為我們的品牌打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  時代變遷,社會發展。後來的中國十九冶也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一度陷入“找米下鍋”的發展困境,昔日功臣淪為了“乞丐”,但銘刻在十九冶人骨子裏的堅韌品質始終沒有褪色。大家解放思想、團結一致、主動出擊,千方百計找出路,一心一意謀發展,以“敢教日月換新天”的魄力完成了“出山入海”“北上東進”的改革壯舉,實現了“走出大山、走出冶金、走出國門”的華麗蛻變,鑄就了“聽黨指揮、忠誠擔當、精益建造、勇創奇跡”的“西部鐵軍”精神,實幹中再創業、再拔高、再拔尖,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,創造了碩果累累的新業績。
  事實證明,前行路上,有風有雨是常態。當前,與先進的企業相比,中國十九冶前進的腳步還比較緩慢,爬坡上坎的路還比較長,市場競爭優勢還不明顯,現代企業管理水平還有待提升。但長風破浪會有時,無論風有多高浪有多急,隻要我們充滿信心、破浪前行、真抓實幹,堅定的中國十九冶一定會直掛雲帆濟滄海。
  當然,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,堅定信心並不是盲目自信,實幹並不等於蠻幹,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的工作思維,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,準確把握政策取向,掌握好時機力度,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,抓鐵留痕、幹出實效。我們要看到,比困難更重要的,是戰勝困難的能力、思路和辦法。頂住了壓力、闖過了難關、經曆了風雨,總有一條光明的道路在前方等待著我們。
  2025年施工圖已經繪好:全力以赴拚經濟、穩增長,著力提升發展質效;堅定不移抓改革、添動能,著力激發發展活力;持之以恒強科技、增效益,著力夯實發展支撐;堅持不懈防風險、築底板,著力保障發展安全;毫不動搖強黨建、促融合,著力築牢發展根基。“一招一式”都是奔著現實去的,都要見真章、出實效。
  千難萬難,隻要重視就不難;大路小路,隻有行動才有出路。這些舉措既是方向也是壓力,廣大幹部職工要勇於擔當、積極作為,激活十九冶人骨子裏沉澱的紅色基因,在新征程上繼續傳承和弘揚三線精神,帶著對十九冶無限的熱愛去工作、去奮鬥、去奉獻,相信我們一定能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中開辟更廣闊前景,創造新的輝煌。